如果你觉得456听书网不错,请推荐给你的朋友,谢谢!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»  微声音  »  李泽厚:中国古代思想史论

李泽厚:中国古代思想史论

至完结
  • 播讲:

  • 作者:

  • 类型:

    微声音

  • 人气:

    加载中...次播放

  • 语言:

  • 更新:

    2017-03-25 10:25

  • 年份:

    2017

李泽厚:中国古代思想史论

《李泽厚:中国古代思想史论》有声小说点播列表:
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1:“礼”的特征 一(口误更正:作者“李泽厚”而非“李敬泽”)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2:“礼”的特征 二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3:“仁”的结构 一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4:“仁”的结构 二
  • 关于作者的更正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5:“仁”的结构 三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6:“仁”的结构 四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7:弱点和长处 一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8:弱点和长处 二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9:附论孟子 一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10:附论孟子 二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11:墨家初探本 一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12:墨家初探本 二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13:墨家初探本 三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14:墨家思想并未消失 一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15:墨家思想并未消失 二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16:墨家思想并未消失 三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17:兵家辩证法特色 一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18:兵家辩证法特色 二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19:老子三层 一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20:老子三层 二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21:老子三层 三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22:韩非—所谓益人神智 一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23:韩非—所谓益人神智 二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24:荀子—人的族类特征 一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25:荀子—人的族类特征 二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26:荀子—人的族类特征 三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27:荀子—人的族类特征 四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28:儒家世界观的建立 一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29:儒家世界观的建立 二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30:中庸—天、道、人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31:道、法、阴阳、儒家的合流 一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32:道、法、阴阳、儒家的合流二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33:天人宇宙论图式 一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34:天人宇宙论图式 二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35:阴阳五行的系统论 一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36:阴阳五行的系统论二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37:五行图式的历史影响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38:庄子的哲学是美学 一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39:庄子的哲学是美学 二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40:庄子的哲学是美学 三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41:庄子—人格本体论 一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42:庄子—人格本体论 二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43:禅—瞬刻永恒的最高境界 一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44:禅—瞬刻永恒的最高境界二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45:禅—瞬刻永恒的最高境界 三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46:禅—瞬刻永恒的最高境界 四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47:禅—瞬刻永恒的最高境界 五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48:宋明理学—由宇宙论到伦理学 一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49:宋明理学—由宇宙论到伦理学 二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50:宋明理学—理性本体的建立及其矛盾 一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51:宋明理学—理性本体的建立及其矛盾 二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52:宋明理学—“心”的超越与感性 一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53:宋明理学—“心”的超越与感性 二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54:宋明理学—遗产的两重性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55:内圣与外王 一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56:内圣与外王 二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57:治人与治法 一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58:治人与治法 二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59:经学与史学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60:试谈中国的智慧(时代课题)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61:试谈中国的智慧(血缘根基)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62:试谈中国的智慧(实用理性)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63:试谈中国的智慧(乐感文化)
  •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64:试谈中国的智慧(天人合一) 完结
  • 《李泽厚:中国古代思想史论》剧情简介

    本书从剖析孔子仁学开始,提出中国民族的“文化心理结构”问题,认为血缘、心理、人道、人格为四大因素,孟、荀从内、外两方展升为光辉的个体人格和伟大的人类特征,而以实用理性、乐感文化为部精神。本书并以此贯穿论说了自先秦至明清的各种主要思潮、派别和人物。其中着重论证了中国的辩证法是“行动的”,而非“思辩的”,论说了秦汉时期所形成具有机反馈机制的“天人感应”宇宙观流传至今,庄子、禅宗的哲学是对人生作形上追求的美学,宋明理学作为道德形而上学仍具有重要价值,以及在明清时期思想中“内圣”与“治法”已出现分离,标志着中国式的政教合一将逐动摇,认为这是走向近代的重要趋向等等。

    播主注:应听众要求读的,李泽厚的思想史论有古代、近代、现代三本书,将会顺序播出。

    微声音人气榜

    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一种思考

    《李泽厚:中国古代思想史论》网友点评